什么是Web3 钱包?

Web3 钱包不只是一个存取加密货币的工具,它是用户们在区块链上的代表匿名身份、钱包钥匙(私钥)及项目交互的操作介面。我们需要它来登入去中心化应用(DApp)、参与 DeFi 操作、收藏与交易 NFT、甚至投票治理 DAO 等。

简单来说,只要我们想深入地探索 Web3 世界,就离不开这样的数位钱包。

 

Web3 钱包与热钱包有何不同?

在加密货币钱包这个分类之下,「Web3 钱包」与「热钱包」之间起初更多只是在称呼上的差异。然而实际上,近期在各大项目方的不同定义之下,两者在开发方背景、应用路径与生态整合上的区别逐渐明朗。

丝路驿站为大家整理了常见的 Web3 钱包与热钱包,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:

Web3 钱包:交易所生态的延伸

所谓 Web3 钱包,近年已逐渐被许多加密货币交易所定位为「**与交易所生态高度结合」的自托管钱包。

Web3 钱包通常是由加密货币交易所自己开发,不只能管理不同链上的资产,还支援跨链操作。除此之外,Web3 钱包也会跟交易所本身的服务相互结合,像是用户专属的空投、活动任务等等。常见的 Web3 钱包有:

币安 Web3 钱包:由币安交易所开发
OKX Web3 钱包:由 OKX 交易所开发
Bitget Wallet:由 Bitget 交易所协助(前身为 BitKeep)

Web3 钱包通常具有以下四大特色:

交易所生态支援:可直接用来参与交易所的 Launchpad、空投任务、质押活动等。

多链支援:原生支援多种主流公链(如以太坊、Polygon、BNB Chain 等),无需在钱包介面手动额外添加区块链(RPC)。

一键登入/一站式交互:可从交易所 App 或官网直接登入 Web3 钱包,并连结至自家 DeFi、NFT、GameFi 生态系,降低参与及学习的门槛。

内建 DApp 探索页面:钱包内即可一站式浏览和操作主流 DApp 或活动。

总的来说,Web3 钱包是由「中心化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,为提供用户更加「去中心化」的服务,所推出的产品。

他们将用户转向 Web3 的操作过程简化,并丰富钱包可直接交互的应用功能,以及深度结合自家生态系,让用户能「仿佛在使用交易所般」,快速上手 Web3 钱包。

 

热钱包:非交易所的去中心化应用

相对地,热钱包是由非交易所的项目方所开发,因此在设计之初,比起用户的使用体验衔接,更加看著重于「如何与特定区块链生态相互结合」。

常见的热钱包如下:

MetaMask 钱包:由 Consensys 团队开发,支援以太坊及所有相容 EVM的链(如 Polygon、Arbitrum 等),是用户最多的热钱包之一。
Phantom 钱包:由 Phantom Labs 团队开发,支援 Solana 区块链,后续已扩展支援以太坊,为 Solana 生态最主要的热钱包。
Keplr 钱包:由 Chainapsis 团队开发,为 Cosmos 生态系的原生热钱包,支援 IBC 跨链功能与多数基于 Cosmos SDK 的链(如 Osmosis、Juno 等)。

 

热钱包通常具有以下三大特色:

专链专用:多数热钱包专注于特定链或协议,设计风格简洁、启动快速。

客制化功能繁多:适合熟悉链上环境的用户,手动添加网路、自订 Gas Fee、签署智能合约。

可扩展性高:许多热钱包是开源工具,可透过用户及社群可透过插件、扩写代码来补充功能。

简而言之,热钱包是非交易所的项目方所开发的加密货币钱包,可以视为「区块链去中心化应用的原生入口」,而 Web3 钱包则更像是「交易所为用户打造的去中心化入口」。

Web3 钱包 vs 热钱包

項目 Web3 钱包 热钱包
开发背景 由交易所(如 Binance、OKX、Bitget)推出,延伸平台生态服务 多为去中心化项目开发(如 MetaMask、Phantom、Keplr)
支援链数 多链/跨链原生支援,无须手动设定区块链 多数为单链设计,需自行新增区块链设定
操作门槛 介面简洁、可用交易所帐号串接注册,适合初学者 需熟悉链上操作与钱包安全概念,学习曲线较高
资产控制权 用户自行管理助记词与私钥(自托管);部份采无需备份助记词创建 用户自行管理助记词与私钥(自托管)
适合对象 交易所用户、新手入门 熟悉链上生态的资深玩家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没有相关内容!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